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9的文章

為何總是心想事不成? ─心理師帶你探索"想法"背後弔詭的真相

圖片
每天,你在工作與關係中打拼,總想著有一天自己的努力與付出能夠得到回報,可是卻不知怎地,一年又一年的過去了,越來越感覺到現實的殘酷,生存的困難與不容易。慢慢的,你忘記了當初充滿熱忱的自己,日復一日與生活搏鬥,你漸漸對眼前的一切感到困惑、不滿… 你開始問自己… 「我”只是”想要安穩的工作、和平的人際關係,為什麼那麼難?」 「為什麼我”總是”得不到我想要的?」 「為什麼事情的發生總是跟我”預期”的不一樣?」 -- 只是,你不知道的是… 思想具有磁性,每當我們向外發出一個想法,我們都在吸引符合這個想法的人、事、物,來到我們面前。 然而,思想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每個念頭的背後,往往跟隨著其他我們平常注意不到的更深的想法,也就是那些我們信以為真,並且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稱為信念,而我們的信念造就了我們每天遭遇到的事情、經驗到的狀況。 -- 本課程帶你從最基本的對事情的心情感受與想法著手,教你掌握「信念創造實相」的概念,體驗到為自己的生活負起全部的責任,原來是一件既輕鬆又充滿力量的事情。 【課程進行方式】 每次課程先進行遊戲或活動,透過自由創作、肢體活動、放鬆冥想等輕鬆有趣的多元活動,感受內心深埋已久的玩心與熱情。接著,心理師會帶大家從活動中覺察自己的心情與想法,學習靠近自己的情緒與念頭,辨識限制自己的信念,掌握思想影響心情的原理,最終能找回原本真誠自在、充滿動力的自己。 【參加對象】 渴望活出內在生命力的人。 喜歡自我探索的人。 希望找回生命熱情的人。 【時間】 4/19,4/26,5/3,5/10 週五14:00~16:00 【帶領者】 宋文玉 老師 >心理輔導與諮商經驗30年 >板橋社大講師 >賽斯教育基金會心靈輔導員初階、進階、高階培訓結業 >國中英語專任教師兼輔導教師退休 >義務張老師 >臺北縣教育局、中興大學法商學院課員 >專長為身心靈療癒團體帶領、靈性療癒、親子關係與溝通、生涯輔導 >賽斯取向心靈輔導、催眠治療、歐林開啟光體、大天使卡解讀、臼井靈氣、無意識舞蹈、家族排列、脈輪能量開啟、臺灣花精卡解讀、奧修靜心、曼陀羅繪畫、多元性藝術表達、潛能肢體開發訓練 李孟穎 諮商心理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畢業 >

一通外婆的電話,看見心理學沒說到的事:為何越努力付出,越覺得無力?

圖片
一早接到外婆的電話,抱怨我買給她的堅果不是她喜歡吃的那種,我立刻感覺自己的用心受到否定,試圖解釋這次買的是國產的綜合堅果,而非她常吃的進口果乾。 放下電話後,我察覺到自己受到否定便想辯解的慣性反應,知道是自己不夠自我肯定才將情緒發洩在外婆身上;外婆只是在表達自己的好惡,我卻認為她在責備我沒努力符合她的需求。 心理學教人們要覺察情緒、劃清界線,把屬於自己的感受認回來,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才能聽懂對方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思。 然而,心理學沒說到的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感覺到自己的付出受到否定?為什麼劃清了界線,有時卻顯得冷漠?為什麼為自己的感受負責之後,卻覺得委屈? 是不是還有另外一些對於「付出」、「孝順」的價值觀,導引我們的行為與感受? 與付出有關的價值觀諸如「付出不應求回報」、「不邀功才是美德」、「努力永不嫌多」;與孝順有關的想法則如「孝順是天經地義」、「滿足長輩的期待是理所當然」。 當我們把自己的付出看得如此微不足道,又認為孝順實屬應當,那我們還有辦法聽到父母長輩們的稱讚嗎?即便他們肯定的說「你做得很好」,你反而會懷疑自己是否真有他們說的那麼好,回頭檢視哪裡做得不夠好、哪裡還可以繼續努力。帶著那些價值觀,我們努力、我們付出,究竟是讓自己感覺更有力量、感覺自己能夠帶給身邊的人們快樂;還是讓自己感到無力、感到身邊的人都看不到自己的付出? 所以,心理學只告訴我們得在關係中照顧好自己的感受、不讓自我否定的想法影響情緒、進而破壞關係。其實,我們可以拿回更多的力量,看見自己對於某些價值觀有多麼執著、不願放手才是重點。我們既然知道那些是價值觀、是我們選擇相信的一些觀念,那麼我們就有選擇能讓自己感覺有力量的價值觀的自由。 想法瞬息萬變,就在我們發現到自己的行為與感受,是多麼受到這些價值觀的影響時,我們就改變了。於是,當我們願意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裡面─就算是短短幾分鐘的交談─覺察自己的情緒與想法,我們便能逐漸發現是自己信以為真的那些想法帶來了自我否定的感受,從而製造出眼前的衝突。 事情會怎麼發生?我們會如何感受?都由自己來決定!

人生中跨不過去的門檻─如何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圖片
近來的夢境有一個重複的場景,有關一個學期即將結束,而隔天或下一節課就是期末考,我似乎必須準備好結束目前的準備工作。 在夢中,我再次花了大部分的時間詳細檢視與紀錄自己某一段生命經驗以及衝突信念的整合。 夜裡,我清楚感受到一道門檻出現在我面前,我卻遲遲無法跨越,想要一次又一次的複習、整理這段時間所學習到的東西。我隱約感覺到,要真正跨過這道門檻,必須再次回顧與紀錄自己前一階段的學習。這是我的慣性,也是一種學習上的認真。 上一次生命課題的學習,是從 1 月底上了三天榮星老師的身體療癒課程 ,到之後幾天裡與治療師的對話,最後結束在重新肯定自己在心理學與賽斯觀點的統合上。 接下來的過年,屬於另一階段的課程,與許多親戚家人相處、重新見面和認識,完成了某些內在的和解,以充滿愛與感恩的方式與親戚對話、為家人付出。陪伴、照顧、與許久不見的家人重新連結,這部分我感覺相當溫馨與感恩,有些懊惱沒有早點重新連絡,不過,也因為這份惋惜,讓我再次照顧了自己渴望獲得家人的理解與支持的需求。 學習階段的回顧,目的是歡慶學習的成果、享受信念整合後的平靜、沉浸在充實與喜悅的滿足中。然而,「應該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有哪裡不足,一刻都不能鬆懈」的信念,依舊相當堅固,所以即便看見了那道門檻,知道自己輕輕舉起腳就能跨過去,開啟新的生命章節,但腳還是懸在半空中踏不下去。 於是,這幾天的夢提醒我,生命本來就是在每一個當下重新理解以及重塑過去的經驗,每一次的回頭看顧,都形成一次新的經驗,為自己設下許多階段、層級、考核標準,只是因為想要更加徹底的體驗眼前的困難,從中對自己信念的運作擁有更深刻的同理。 我彷彿可以看到我為自己畫了一個圈圈,圈圈裡面是一些問題:「怎樣的行動才稱得上夠努力?」、「價值完成的意義是什麼?」、「工作如何帶來價值完成?」、「一個賽斯取向的心理師究竟該如何呈現自己的專業?」好像如果我悟不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就不該輕易行動,否則就是個不負責任的人。 拉開一段距離,就在我看見我把自己與這些問題圈在一起之後,我發現這些問題永遠也不會有標準答案,這打破了我拼命想要趕上某些「完美」標準的努力。我會問自己這些問題,一定包含了一個「認為自己已經夠努力」的自己、一個「站在價值完成中體會其意義」的自己、一個「將心理諮商與賽斯心法結合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