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找回對身體健康的信心

圖片
前天,一隻大蟑螂,在我書櫃上方爬行,幾次張開翅膀試圖起飛。我嚇得叫著跑出房間,又氣又怕,覺得自己的私人空間受到入侵,不再安全。 心情比較平復之後,我發現自己會如此生氣,是無法忍受自己的恐懼,「都長這麼大了,還會怕一隻蟑螂?」 而這份恐懼又是來自哪裡? 原來,是對大環境有著許多無能為力的信念,諸如:「環境隱藏著許多看不見的危險」、「蟑螂螞蟻會傳染病菌」、「人類的身體無法抵抗外來的病菌」…等。 蟑螂本身就只是在角落躲躲藏藏地移動著,我一過去牠就鑽進夾縫,實際上並沒有對我做任何攻擊。 我是被自己有關昆蟲病菌對人體危害的想像嚇壞了。 畢竟,現代的科學醫學教育我們,身體是脆弱的、隨時有可能受傷的。就像目前我們都必須施打疫苗,來抵禦 COVID-19 的襲擊。 這麼一想,我們似乎是先學會恐懼環境,學會不信任身體天生的抵抗力,接著再依靠打針吃藥來增加健康的感覺? 但是,我們身體其實比我們想得更有智慧,從自主地心跳、呼吸、消化、移動,到傷口癒合、感冒痊癒、細胞重生,都不是我們用大腦在控制的,而是來自身體自然的運作機制。 所以,我試著反過來思考,多感覺一點身體各方面的自主能力,像是細胞再生的能力、器官自我修復的能力、血小板凝血的能力、白血球吞噬細菌的能力等等。 並且一再地告訴自己:「身體具有天生的自我療癒能力,身體生來就是健康的,環境是安全的,我的存在是受到保護的。」 當我再次面對有蟑螂的房間時,因為了解了自己憤怒與恐懼的來源,那隻蟑螂給我的感覺就沒再那麼具有威脅性了。 當然,我們目前因為對醫學的依賴與信任,所以還是得看醫生、打疫苗,但我們一定要逐漸找回對身體本身的信心,才能活得踏實、活得有力量。

真正的努力是一種自我肯定

圖片
  一般人所謂的努力,往往讓生活變得辛苦、無力,那是因為人們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不斷累積相關的證明,從各種證書、得獎證明到收入、社會地位,都是建立在將多少人排除在外的基礎上。輸贏、排行變得比生命還重要,人生到最後好像只剩下一堆數字。 昨天看法文版的小王子,裡面有顆星球,住著一位精打細算的大老闆,每天計算自己擁有多少顆星星,面目猙獰,凶巴巴地用機械操作著角小女孩的手,逼迫她讀書。 好在長大後的小王子,受到小女孩的鼓勵與啟發,重新找回赤子之心,變回原本那個對什麼事情都感到好奇、好玩,充滿想像力的孩子。 我們要努力生活,但並不是努力踩在別人頭上往上爬,或是努力證明自己,而是在自己選擇的舞台上盡情表現自己,即使只是說了一句對別人欣賞與鼓勵的話,都要感謝做這件事的自己。 當我們肯定了自己任何一項行動,我們就能經常感受到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有價值的,進而認識到那無須證明便充滿意義與價值的人生。

每個細胞都相信明天會更好

圖片
所有生物一出生就明白眼前的環境是最適合自己生存的,獨一無二,且一同合作。 這樣的信念被印在每個染色體、每個原子上,提供了與生俱來的信心,滲入每個活的生物、每隻蝸牛和你頭上的每絲頭髮裡。 做個小練習來感受對生命與環境的信任: 將科學頭腦的理性反轉過來,認為所有理性的假設都是錯誤的。 例如:要努力上進、追求效率。反過來,放鬆下來,偷懶怠惰,不再追求進度與產值。

猴硐貓村 貓咪的恩寵感

圖片
剛進入貓村,一隻黃貓咪,彷彿在歡迎我們似的,喵喵叫了幾聲,高舉尾巴向我們走來,用牠的頭和溫暖的身體,磨蹭著我們的腿,繞著我們轉了半圈之後,就背對著我們坐下。 我們兩個人類一來到這裡,就受到貓咪如此溫暖的親近,感覺心都融化了。   這些貓咪不會表現得太過熱情,想接近人就緩緩走近,依偎一下,看人們走開牠們也就隨意的在地上一躺,還不忘擺幾下尾巴,似在向我們道別。 有力氣有興趣時,貓咪就回應人們對牠們的喜愛,累了或被其他什麼東西吸引了,就自顧自的離去。   貓咪的慵懶,是牠的天性,在貓咪的眼中,似乎沒什麼好爭的、沒什麼好在意的,就是順著自己的性子,自由來去。 放鬆時舒舒服服的窩著,興奮時雀躍的奔跑著,即使躺一整天無所事事,也不會自我否定,認為自己是隻壞貓咪,這是動物的本性,是每個動物出生時便擁有的對自己、對環境的信任。   貓咪不會因為貓村的沒落,而認為自己是環境的受害者,更不認為自己必須做出多偉大的貢獻,才是隻好貓咪、才值得飽餐一頓。 自然而然、舒適而喜悅地活著,便是萬物天生的恩寵感。

《新少林寺》佛度有緣人,是因人皆有佛性,開悟便是了解真正的自己

圖片
  片名:新少林寺   導演 : 陳木勝 主演 : 劉德華、謝霆鋒、成龍、范冰冰、吳京 主題曲 : 〈悟〉主唱 : 劉德華 上映 :2011 年     這部由劉德華主演的動作片,以民初時期外族入侵、軍閥割據為背景,講述一位大軍閥在失去權勢地位與親人之後,遁入空門修行,最終度己度人的故事。   當中有許多血腥的畫面,但因為有少林寺與佛法貫穿其中,使得整部電影在呈現戰鬥場面時,並不如其他動作片那樣令人產生太多的反感。 反而能夠不斷從主角與那些僧人的身上感受到無盡的溫暖。     特別感人的一幕是幾個小和尚帶著食物,不畏射向腳下的槍彈,溫柔地問那些士兵有沒有家、是否想家,而感動了那幾個士兵。   在佛法上的開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或許是主角的遭遇與他的性格,讓他能夠在短時間產生極大的改變。 一夜之間幾乎失去所有他原先賴以生存、視為自身價值的事物,被敵人逼至死路,抱著女兒墜入萬丈深豁,這份到達極點的痛苦,迫使他不得不面對赤裸裸的人生。                       原本的侯傑,是因為害怕失去,所以成日想著如何扳倒他人,那時他的世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認定的敵人不死,「他睡不著覺」。 這殘酷的世界,後來真如他所相信的那般,奪走他一手打下的基業。 方丈對他說 : 「先懂得放下一切,則一切不住,才懂得面對。」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什麼是恆常不變的,肉體會死去、財富會用盡、親人會離去。     一切的執著,是來自對自身價值汲汲營營地求證再求證,可當沒有任何著力點支撐自己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時,竟發現剩下來的,卻是簡單而純粹的存在。 在少林寺修行的這段時間,侯傑慢慢安下了自身的心,重新信任人性,與同修一同練功、關心與救濟災民。     在這部電影中,「佛度有緣人」說的似乎不只與佛有緣分就有機會修行佛法,而是人人皆有佛性;只要願意將注意離從物質世界的追求轉往內心去探究、去感受、去了解、去溫柔對待自己,即便像曹蠻那樣視性命如草芥、唯利是圖的人,都能被喚起心中那一絲的慈悲心。    

夢中意識

  睡眠,有許多階段,從清醒到睡著,實際上經過了好幾個我們意識無法察覺的層次。 意識,在我們睡著時,悄悄逃離了自我嚴密的看管,開始了他的旅程,以超越光速的姿態,穿梭於不同的時空。 這趟旅行,背負學習的重責大任,同時帶著全然的信任,信任自身是受到照顧與疼愛的,如同回到嬰兒時期,那對世界、對他人、對環境純粹的信任狀態。 這座殿堂裡頭,有說法者、有生者、有死者,各自學習與交流關於人生的種種課題。 在這兒獲得的重大領悟與學習,點點滴滴,滲透進意識的不同層面,緩慢而輕柔,逐漸織入「淺夢」當中,這時的夢境,還未成形到能夠被自我意識完整的捕捉,比起後來快速動眼期時的夢境,是帶有更豐富素材的夢境。 最後,來到快速動眼期,早先與存有溝通交流所得到的領悟與物質世界的內容相互交織,編出一幕幕神奇動人的夢境畫面,成為我們平常所記憶的夢的內容。 於是,深深淺淺的夢境,實際上並不全然是我們所以為的那樣天馬行空,既不是如精神分析所認為的那樣壓抑與恐怖,也不如其他科學所解釋的那樣沒有根據。 夢,是詩人作家靈感的來源,是發明家科學家頓悟的關鍵,是每個人人生的指導。無論醒來時記不記得自己的夢,夢都對我們物質生活產生影響與改變。 參考書籍:賽斯書-靈魂永生Ch.17  

躁鬱症跟你想的不一樣

圖片
【許添盛醫師/賽斯】20160814 躁鬱症跟你想的不一樣(上) 【許添盛醫師/賽斯】20160814 躁鬱症跟你想的不一樣 (下) 雙極症的人有兩組核心信念,躁症的時候,覺得自己很棒、很優秀、什麼都做得到;鬱症的時候,覺得自己很差勁、做什麼都很糟,看不到未來的希望,那是內在我們沒有面對的很差勁的自己。 Bipolar 兩組信念系統是截然不同的,要了解是哪一組信念帶來怎樣的情緒。覺察自己在怎樣的情緒狀態。鬱可以讓你沉澱下來,減緩外在物質世界的活動,回到內在。 躁鬱症的人之所以躁症發作,來自過度的自卑,認為自己不夠好,所以極度渴望表現出內在最想成為的那個自己,一個理想化的自己,來感覺自己是全世界最棒的人。躁症發作時,處在一種充滿自信的狀態,會去做那些想做但一輩子從來不敢做的事情。 其實,我們在內在隱藏了一個躁症人格與一個鬱症人格,如果人格結構穩定或是沒有遇到重大危機,就不會變成躁鬱症。 每一個人在生命的某些歲月中,特別覺得自己很棒,做什麼事都很順利,這是隱藏的躁症人格;而另外一段時間則什麼都不想動,躲避人群,這則是鬱症的隱藏人格。 一個人如果不透過精神病的發作,內在的躁症人格可以變成內在的動力,為你正常意識的人格所用,你的內在就可以有源源不絕的能量。 而方法就是透過憂鬱的心情、透過悲觀的想法,找出情緒背後的核心信念,例如:我永遠比不上別人、我做什麼都會失敗。關照起心動念,並處理負面信念。 取材/許添盛醫師演講 整理/李孟穎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