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9的文章

當個案的經驗引起助人者的情緒─助人者的自我照顧與個案的權益是否會產生衝突?

圖片
在我和宋老師帶領的〈解讀思想與情緒的糾葛關係─還原生命意義工作坊〉中,有位學員談起他在諮商個案的過程,已經初層次地同理了個案的心情,卻無法談得更深入,回去之後感覺到自己似乎沒有幫助到個案。 助人者無法碰觸到個案更深層次的情緒,大多數的時候是因為個案傾訴的事情碰觸到助人者類似的經驗,而助人者當下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跑出來了,心裡開始感覺不舒服,或是想與個案想保持距離。 這個時候,助人者最好不要太快為自己貼上一個「投射認同」或「反移情」的標籤,就將自己的感受放在一旁存而不論,判斷是自身的未竟事務影響了諮商關係,干擾了同理個案的能力。 我們習慣將自己與個案的情緒劃分清楚,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專業。畢竟一直以來我們從心理學上學來的,都是將自己與個案當成獨立、單獨的兩個個體,對個案的任何情緒、感情、批判,都被當成是會傷害諮商關係的潛在危險,便以許多諮商倫理的觀點來保持諮商中的界線。 再來,一旦助人者察覺到自己可能想要照顧到自身感受的時候,就會立刻冒出一組關於人不能自私的普遍社會價值信念來批判想照顧自己的企圖,諸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不能忽視他人的需求、只顧自己是可惡的等等。這組信念造成人們經常過度檢視自己是否是個自私自利的人,特別是身為以照顧、幫助、服務、協助、療癒、治療他人為工作目的的助人者,哪可能允許自己有任何偏離「以個案利益為優先」的念頭出現呢? 然而,個案表達他的失落、難過,而我們感同身受,回想起一些過去的類似經驗,其實是一個從照顧自己走到真正與對方同在的大好機會。 首先,承認自己有個想法是:「我從來沒有好好照顧自己這部份的感受,我其實也好想陪伴自己這部份。」只是這樣的想法往往難以覺察,因為很快就被「我現在正在諮商耶,我怎麼能只顧自己,不顧個案的感受?」「個案如此信任我,將他內心最深最隱晦的痛苦與秘密袒露在我面前,我怎麼能不好好幫助他?」等想法壓過去了。 所以,想要照顧自己與認為應該照顧個案,這兩個想法產生衝突,接著帶著助人者的身分感批判自己,於是諮商就卡住了,既無法照顧到自己,也無法同理個案。 我們需要回到「人類擁有共通的情緒經驗」這個觀點上,來面對同理個案卻卡住的問題,也許每個人故事不同、引發情緒的想法與信念組成也不盡相同,但我們往自己內在走得越深、看得越廣的時候,對別人的理解也就越深刻。 助人者能...

努力就該有成果?

圖片
計算 CP 值是社會上很重視的事情,就像我們在選擇投資標的一樣,一定會先看市場分析,評估收益,才會決定要不要將錢投下去。這是線性時間,也就是所謂的生產性時間造成的結果,人們根據付出的時間、精神、力氣、金錢,以及最後得出的成果,來賦予這過程價值與意義。 這造成了一種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努力就該有成果」、「付出一定要有回報」,但為什麼我們常常一方面這麼堅信,一方面又得不到該有的成果與回報呢? 因為有另外的信念在作祟,例如金錢方面的信念就會像是:「錢是萬惡淵藪」、「我不值得富有」、「愛錢是庸俗的」。 當這兩股信念都很強的時候,我們就被卡住了,有一種做法是試著改變其中一邊的信念,找一個完全相反的信念來感受一下。 告訴自己:「努力也不需要有成果、付出了也不一定要有回報。」會產生什麼樣的感覺呢?同時想一想當初付出與努力的動機是什麼?如果可以不用那麼斤斤計較目前的結果,將線性時間放到一邊,在腦海中望著那個努力付出的自己,你會怎麼形容這個自己呢? 通常,當我們能夠允許自己努力了也不一定要看見成果的時候,我們會更能自由嘗試各種事情,享受到努力的過程中所帶來的滋養與自由自在的快樂。而這是因為信念被鬆動的關係,接下來我們會比較有力量與遊戲心再去探究其他相關聯的信念(稱為附屬信念或信念叢)。

離別,是因為深藏眷戀

圖片
懂你、欣賞你、了解你的人,無法用你期待的方式珍惜你;一心一意愛你的人,偏偏走不進你的心裡。 好像總要在一次又一次失落絕望的心碎與復原中,慢慢拼湊、找尋自己真正想要的愛情樣貌。 當看見對方眼裡閃耀著另一個人給的光芒,感受到對方散發著另一個人給的幸福,明白自己努力、渴望許久的位子,已經有人穩穩地坐上去了,卻還流連忘返,誤以為自己做得到不當情人當朋友也可以。 在低頭默默離開的那一刻,才發現對方閃閃發亮的喜悅餘光,灑落在自己身上時,竟是千千萬萬細微尖銳的鐵片,密密麻麻的刺滿全身的肌膚。 依依不捨的寄望,在一來一往間,只會堆疊成滿山的怨懟與傷害;釐清了彼此對關係期待的落差,就該讓自己徹底放下、退場,這才是對雙方最好的照顧。 終於明白,喜歡一個人卻願意當他的朋友,並不是真的甘於朋友的關係,而是因為你始終在等待,等待他心裡面那個只專屬於你的最獨特、最重要的位置。而一旦你知道那個位置已有了人,你沒有任何待下去的動力與意義了。 停止眷戀對方傳遞的在乎、欣賞、親密與重視,煎熬的心總算得以回歸溫暖的處所,不受打擾的疼惜自己了。 破碎冰凍的心總算又溫暖起來,原來我們只是少了一個將自己的心帶回家的動作而已。 將心帶回家,好好的疼愛、照顧一番,生命才能夠再度流轉,才有再次去愛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