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心靈完形


人們要不是感到這麼孤單,又怎麼會這麼想要跟人產生連結?

 通常,擁有科學頭腦的人,科學家或是理工科的教授,從不認為自己會感情用事,無法像那些偏向感性的人,在情感來的時候,便自然而然的接受,自然而然的表達。堅持所謂理性的這類人,往往在與人建立連結時,執著於「不可感情用事」的信念,導致不斷自我檢視和自我批判,經常想要確認對方是否關心自己、夠愛自己。

 什麼時候,一個人可以自在的表達情感、表達愛?
就是當一個人專注於內在「愛的心靈完形」的時候。

 當一個人的內心有一個愛的中心,愛的感受與心象,那麼有一天,這個愛的心象投射到外面,有個喜愛的對象時,他也不會感到焦慮。這是因為他知道內在的心象一直都在那兒,只要他一再回到內心確認那個心象專屬於他自己,由他來決定,是他自己的真實感受,而不是藉由外在的某個人來鞏固,那麼他就可以愛得很自由。

 這個愛的中心,代表了我們自己這個人。在一個心理的完形中,清楚明白自己的心靈是一個完整的樣貌。我們所渴望的、需求的,全涵蓋在這裡面,只要往內多看一眼,多感覺一下,多肯定這個部分,一再地確認這個部分,那麼即使有一天我們把這個心象投射到某個對象的身上時,也不會因為那個對象是不是關心他、在乎他,他也可以始終信任這份愛的品質,因為他知道要不要信任這份愛、如何投射這份愛的形象,完全取決在他自己。

 這個心理的完形,有點類似William Glasser的現實治療提到的,人們擁有一個獨特的世界(quality world),一個人們渴望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既普遍又獨特,人們都有愛、生存、權力、自由、快樂等需求,我們可以將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的人事物放在個人的獨特世界裡面。

 因此,只要安靜下來,回到內心感受那份摯愛的品質,那充滿一切我們所渴望的愛的完整心象,當我們因為愛的對象感到焦慮、不安,或是基於恐懼而做出的努力討愛、刻意疏離,我們就能看見那條回到滿盈愛、關懷、信任、自在的心靈世界的道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一通外婆的電話,看見心理學沒說到的事:為何越努力付出,越覺得無力?

每個細胞都相信明天會更好

《捍衛生死線》超越意識的界線,延續生命的終線